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著名学者张雷声教授、王永贵教授、胡大平教授学术报告会举行

2018-05-11

2018年5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学院张雷声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大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学术报告会在屯溪路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志斌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部分研究生聆听了学术报告会。

张雷声教授在题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其运用”的报告会上首先指出,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和精髓,是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和前提。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张教授接着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构成,认为这一方法论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方法:第一个层面是学科性方法——唯物辩证法,主要包含矛盾分析法和范畴辩证转化方法;第二个层面是分析性方法,主要包含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研究方法又包括抽象法和系统分析法,叙述方法包括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第三个层面是工具性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数量分析法。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对于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运用较好,而对于工具性方法运用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最后,张教授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运用、在学术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解读。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超运用了“求真务实方法”“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中,必须高度重视整体思维,注重方法整体性、逻辑整体性和历史整体性;以问题导向开展研究,强化问题意识、优化问题选择、重视问题求解,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王永贵教授题为“新时代意识形态转型与创新“的学术报告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领导权“,分析阐释了”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概念和内涵;第二个问题是”准确把握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的新变化“,指出了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对于意识形态工作地位、定位、重点、平台、关键等方面的新变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把意识形态工作定位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重点是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突出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四大平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工作关键点;王教授在这一部分还详细阐释了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在思想内涵、功能定位、话语变迁、关注对象、传播机制、管理方式、对外传播方面的新变化。第三个问题是“着力推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强理论创新,要抢占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制高点,要提升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力、解释力和供给力,要推动理论与舆论的同频共振等。

胡大平教授以轻松活泼的主题“资本主义去哪儿了”开始了他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性探讨。胡教授认为,我们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重点是要研究思考这些理论“怎么看待马克思主义?“怎么看待资本主义?” “对人类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如何分析?”等基本问题,并予以批评性探讨。在“资本的老家在哪里”的问题指引下,胡教授分析探讨了资本的本质、核心、意义以及其起源于流通领域的历史事实,并联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说明了资本对于人的命运、人际关系的命运、社会的命运、世界的命运、自由的命运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接着,胡教授紧密联系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分析了资本“从劳动过程延伸到生命过程”“从商品生产到环境生产”“从价值生活到环境生产”的扩张特性,认为需要我们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予以解析和认识。

三位教授的学术报告高瞻远瞩、内容丰富深刻,学理性和现实性兼具。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不仅通过报告会直接了解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动态,同时也进一步明晰领悟到要扎实开展学术研究,必须要把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开阔学术视域、长期学术积累和不懈奋斗的学术品格。

                                                   文/潘莉   图/汪小军   审核/黄志斌

阅读 660 次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