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院学子四史学习系列文章】以史为鉴,以史为灯,以史为基

2020-12-0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中国自古有二十四史,如果说二十四史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即使如此也掩不住历朝历代民族脊梁的光辉,那么新“四史”就是一曲中华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开天辟地的壮阔高歌。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读出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

100年前的中国内外交困。自洋务运动始,一次次救亡图存运动均以失败告终,清朝统治的结束并未如众人预想一般带来国家与民族境况的好转,封建势力依旧根深蒂固,与外国资本主义勾结压迫着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军阀分裂各自为政,国家风雨飘摇。

资本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这是当时进步爱国人士在希望彻底破灭后悟出的道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自诞生便处于封建官僚、西方帝国主义的剥削控制之下,固然起到一定的思想启蒙、政治进步作用,然而缺乏积累与成长空间,力量弱小,比起扛起革命的重担,更倾向于向压迫势力妥协。

资产阶级也无法代表多数中国人。唯有自辽阔的土地上挣扎着站起来的、拥有不推翻“三座大山”誓不罢休决心的广大劳动人民,才能不顾一己私欲而挽狂澜于既倒。中国从来是个农业大国,而在工业兴起来后,工人队伍也壮大起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工人阶级的先锋。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也曾有“主义”的混战,然而最终有志之士都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自己选出来的。

习近平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考察时强调:“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是临危受命。在国家与民族存亡之际、反动势力的忌惮与追捕之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无数革命先辈无时无刻不在冒着生命危险,却从未停下抗争。每读党史,我的眼前仿佛就浮现出先辈们在荒芜的雪山与纷飞的炮火中挺拔的身影。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中国独立与解放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在他们的领导下,自己一步步用汗水、用鲜血创造的“必然”,这令我又如何不震撼,如何不崇敬!

敢教日月换新天——读出中华民族追求复兴众志成城、一往无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篇章。刚从百年屈辱中走出的中国百废待兴。而在中国四周,群狼收回了他们的爪牙,却没有放弃险恶的盯视,他们在伺机而动,随时可能再次发起进攻。

中国人怕了吗?那些刚从硝烟里活下来的先辈,没来得及歇口气,就投入了新的建设。恢复经济、镇压反革命运动,继续完成土地改革,而在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不怀好意地登上东亚的半岛,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时,中国并未失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抗美援朝的战争还是毅然决然地打响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美国人无法相信军备严重落后的中国人可以打败他们精良的部队,他们不了解一个自古敢与天斗的民族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无比决心。读国史,读到一个又一个计划,一次又一次探索,读到于敏、程开甲等前辈隐姓埋名坐冷板凳、冲破帝国主义的科技封锁,读到第一课原子弹在罗布泊炸响,中国真正在国际上立住脚跟,这又令我如何不自豪,如何不敬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出改革开放伟大宏图的中国特色

作为延绵千年、世界仅存的古老文明,中国有底气、也应当走出自己的道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又一开天辟地的历史转折,在读改革开放史的过程中,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与智慧,也更加感受到了中国特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言虽八字,力有千钧。中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也是自实践中来、到实践中检验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于一个小小的村庄,乡镇企业兴起于向美好生活拼搏的农民手中,每一处体制的变动都需要莫大勇毅,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部有迹可循,绝不是所谓的“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过时说”能够攻破。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当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更加地了解历史,拥有历史思维、历史眼光,只有理性地把握了历史与现在,才能明白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哪里来。

读四史,让我为自己的民族血脉而骄傲,也深刻领悟到我们的历史使命,以史为鉴,以史为灯,也以史为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更希望能以我微薄之力,推动四史更深地走进人们心中,在自豪、自信、自强之中,携手共创祖国未来。


作者:杨蕊,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本科生

审核/焦陈丰


阅读 1818 次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