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田野到课堂,话振兴扬理想 ——“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焦凤军同志与大学生对话乡村振兴

2021-10-28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对脱贫攻坚的认识,找准自己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时代定位,充分发挥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力量。2021102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安徽省司法厅法治督察处处长焦凤军同志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与大学生对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面对同学们热切的目光,焦凤军同志用质朴的话语讲述了担任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四年多的奋斗历程。从刚入村的杨絮飘飘、家家闭门拒绝,到用真诚敲开村民大门,被艾滋病贫困户当作亲人;从村民对工作队的不屑,到后来凡事都要请工作队做见证人。焦凤军同志的一句话“你不把村民当亲人,村民就不把你当第一书记”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思,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心中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这一点深深打动了同学们, 党的好干部在同学心目中竖起了党的伟岸形象,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一心为民的温度。

焦凤军同志推心置腹谈到的“脱贫发展”观对大学生如何面对挑战作出选择大有启发。他提到,小发展小困难,大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这一辩证的分析,提醒了持有“躺平”态度的学生,认识到有理想、有志向、要奋斗绝不是大话、空话,而是实实实在在的规划。焦凤军同志独特的创新观也让大学生一下子抓住了创新的内核。他谈到,创新是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在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路上,焦凤军同志从松散、薄弱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抓起,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拓了村干部的眼界、多方引入资金,提振了乡村的经济活力。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落地式”创新模式,让大学生不再把创新看成遥不可及的目标。

在焦凤军同志讲述之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将心中的感想和疑问纷纷提了出来。学生们的提问主要聚焦五类问题:如何确立志向、如何坚持理想、如何面对得失、如何规划人生和如何担当责任。本次课程问卷调查显示,同学在本次活动中收获颇丰,渴望继续引入英模·大师进课堂等教学实践活动。

 (陈群/文,黄蓉/图,尉德芳/审核)



阅读 343 次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