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立德树人终身事,教研结合献良策 ——安徽省大中小思政理论课及德育教材一体化建设项目(淮北)访谈

2023-07-22

  为了进一步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了解一线教师在开展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的困难,获悉教材编写的不足,寻找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路径,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721日下午安徽省大中小思政理论课及德育教材一体化建设项目的访谈研讨会在淮北市天一中学召开。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莉教授、陆姗姗副教授、淮北市教研员李凯教授、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建兵教授、天一中学校长林祥华老师、天一中学德育中心主任王海峰老师,以及来自淮北市各小学、初中、高中的一线思政课老师等参与活动。访谈研讨会于下午15:00准时召开,由李凯教授担任研讨会的主持人,林祥华老师作欢迎致辞。

图为指导老师唐莉教授在访谈研讨会上发言。


同心共育,务实合力

小学组的教师访谈会在学校会议室内进行,由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唐莉教授担任主持人。参会老师都是来自淮北市不同小学的一线思政课教师,共六名。访谈会开始,唐莉教授向各位老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安徽省大中小学思政理论课一体化教材建设,以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理论课的育人效果,各位老师纷纷从各自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向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罗淑芳老师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首先,要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要把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最后,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巩固思政课德育的地位。

濉溪县第一实验学校的陈胜男老师表示,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点是要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优师资源库,提升集体备课质量。淮北市古城路小学的邹娟老师认为,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难点在于,小学的思政课教师大多是兼任,本身专业背景并不是思政专业,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不够深刻,缺少专职教师,希望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淮北市淮海路小学的乔莉老师提出,当前小学学段的思政课教材中,一至四年级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匹配度较高,比较成体系化,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五、六年级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匹配度较低,如法治教育部分的“人权保障教育”涉及到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且大多是理论性的讲授,体验性活动较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会出现内容掌握的后置现象。

对于不同学段思政课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重复问题,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的周洁琼老师指出,教材编写是有一定体系的,相同主题有必要重复的内容也有低效重复的内容,对于必要的重复应该加强,例如家庭教育主题,在低年级强调生活技能的养成,到中高年级就更强调要培养责任担当意识,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体现不同学段的不同侧重点,且相同主题在相应学段可能无法将这一知识点透彻地讲解完,就需要后续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重复来加深理解。而对于低效重复的内容,教师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删繁去简。

杜集区石台实验学校的刘鑫老师立足乡镇学校的思政课教育指出,目前小学和初中跨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不需要考试,小学老师在授课时大多会让学生以体验性活动为主。而到了初中阶段,思政课程需要应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主要讲授理论和应试技巧,两个学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一体化。刘老师指出,他的任教学校是农村,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们对于小学教材内容中的“家庭教育”、“公共秩序”等部分内容接受度不高,希望可以在统编教材时注意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

对于日常工作中是否会了解相邻学段的思政课教材的问题,接受访谈的老师们表示,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在日常工作中如无硬性要求,很少会去了解相邻学段的思政课教材。各位老师表示道德与法治教材有统编版的教学指导用书(教学设计),对于备课的帮助很大,可以更好帮助老师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但是没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更新,。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读本则没有相对应的教辅资料和指导用书,老师们表示很需要相配套并保证实时更新的指导用书来辅导备课。老师们还表示,希望可以多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活动,提升专职和兼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全社会凝聚起重视思政课的氛围,提高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教研结合,共献良策

初中组和高中组的教师访谈会在党员活动室内同时进行,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陆珊珊老师担任初高中组教师访谈会的主持人。参加本次访谈会的教师人数共5人,其中初中教师3人,高中教师2人,分别来自淮北市的不同初中和高中。在访谈会上,教师们围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关问题畅所欲言。对于如何理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问题,来自淮北市实验学校的赵娜老师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它不是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的机械嫁接,而是纵向衔接、横向关联的课程体系。一体化包括目标一体化和内容一体化。总目标在于让不同学段产生协同效应,共同服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思政课的内容是前后承接、螺旋上升的。”其中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的问题是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是否匹配的问题上,来自淮北市濉溪中学的刘艳老师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学生学习必修课本比学习选择性必修课本的接受程度更好一些,比如对选择性必修三有关哲学的辩证思维知识比较陌生,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必须把高中的七本思政课教材理解透彻,这可能有点超出学生在高中学段的认知能力,因此建议降低高中思政课教材的难度,减少所学教材的数量。”在教材内容的重复性问题上,参加访谈会的各位教师都认为,不同学段教材内容的重复是有必要的,关键在于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能否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在同一个知识点上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每个学段的教辅用书可以列出其他学段思政课教材中重复出现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老师更好地了解相邻学段的思政课教材。”来自淮北市第二中学的唐艳柳老师补充说道。在思政课教师的师资问题上,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的教师给出了较为不同的回答。来自淮北市西园中学的陶怀颖老师说:“初中思政课专职教师并不多,加上初中政治课考试为开卷考试,一个思政课教师会带3-4个班级,工作量比较大。”而来自淮北市第一中学的朱丹丹老师说:“高中思政课老师大部分为专职教师,师资力量较为充足,所以一个教师基本上带1-2个班级。”这些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在本次访谈会上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添砖加瓦。

图为工大马院陆珊珊老师主持初高中组教师访谈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龙鸣杰 供图


阅读 90 次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