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许小玲
职 称:副教授
职 务: 无
所属系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
邮 箱:cindyyt@163.com
电 话:
个人基本情况
许小玲,女,安徽亳州人,南京大学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2004年起,任职于合肥工业大学,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岗位上深耕不辍。2001 年6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04 年6月,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14 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主要致力于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及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持教育部、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十余项,在《广东社会科学》《思想战线》《人文杂志》《学习与实践》《中州学刊》《安徽日报》等核心期刊及主流媒体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并参著及参编6部,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资政报告被教育部社科司采纳,参与撰写的智库文章被安徽省智库建言刊登。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研究》项目荣获 2019 年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参与撰写的“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构建 —— 以适度普惠社会福利制度为例》先后获得江苏省第1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与学术兼职情况:
致力于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及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理事、安徽省社会学会理事,合肥市社会工作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合肥博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合肥社区治理学院特聘讲师,肥西惠普社会工作事务所督导,合肥市益民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专家委员等。
开设课程:
《社会工作理论》、《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公共关系学》、《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主要科研项目:
1.城市困境儿童发展型救助中社会组织服务传递机制研究(17YJC840048),教育部项目,主持人;
2.安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AHSKY2023D065),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
3.老龄化背景下推动安徽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研究(JS2016AHZS0124),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
4.合肥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HFSKYY202215),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
5.公共关系学,合肥工业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项目,主持人;
6.安徽乡村振兴中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S2020HGXJ0096),合肥工业大学2020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主持人。
7.资源与权力:多元互动中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生存逻辑研究(JZ2016HGBZ0801),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人员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主持人;
8.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合肥社会救助体系研究(2013QTXM0249),安徽省政协委托项目,主持人;
9.社会协同视阈下安徽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研究(JS2014AJRW0108),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主持人
10.社会政策视阙下城市新贫困群体福利供给机制研究(J2014HGXJ015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主持人;
11.合肥贫困群体社区福利供给机制研究(HFSK13-14D20),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
主要论著:
1.从择偶观的变迁看择偶标准的时代性——论中国女性建国至今50多年的配偶选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独作;
2.三峡移民的社会适应策略,《思想战线》,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
3.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研究——基于社会工作系统论的视角,《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一作者;
4.政府购买服务:现状、问题与前景——基于内地社会组织的实证研究,《思想战线》,2012年第2期,独作;
5.“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的实现路径——基于社区层面的探讨,《理论导刊》,2012年第3期,独作;
6.信任理论视野下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研究,《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第5期,独作;
7.资产建设与中国福利发展:历史审视与前瞻,《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独作;
8.社会排斥与弱势群体:一个中国情境下的分析框架,《前沿》,2012年第11期,第1作者;
9.被缩写的人:VIP现象的多维反思,《中州学刊》,2012年第3期,第2作者;
10.社区特殊群体的服务模式与路径选择,《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第2作者;
11.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反思与前瞻,《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独作;
12.社会组织培育:动因、困境及前瞻,《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5期,第一作者;
13.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模式及未来路径选择,《理论导刊》,2013年第4期,独作;
14.需要为本的失独群体综合服务体系构建研究,《理论导刊》,2013年第12期,独作;
15.社会组织活力激发的新问题及政策思考——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独作;
16.应然与实然:民间福利组织服务困境的多维解读,《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年第6期,独作;
17.资源与权力:多元互动中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18.“扎根”与“生根”:公益创投本土实践的反思与前瞻,《社会工作》,2015年第4期,独作;
19.生存压力与行动理性:民办社工机构策略行为研究,《中州学刊》,2016年第3期,独作;
20.从“需要导向”到“资源导向”:民办社工机构生存逻辑研究,《人文杂志》,2016年第4期,独作;
21.契机抑或挑战:公益众筹介入下社会组织发展问题析论,《理论导刊》,2016年第4期,独作;
22.公共服务视野下基层社会工作培训的反思与前瞻,《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年第5期,独作,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3.资源与权力:多元互动中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生存逻辑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9月,独著;
24.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5月,参著;
25.司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参著;
26.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及其本土化实践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1期,独作;
27.中国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构建——以适度普惠社会福利制度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参著;
28.筑牢社区防疫第一线,《安徽日报》2020年2月24日第6版(理论版),第一作者;
29.以战“疫”为鉴 补齐社区治理短板,《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智库建言》,2020年第5期,第一作者;
30.权利视域下的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构建,《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年第4期,独作;
31.基于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公益创业类课程设计与实施,《合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4期,独作;
32.福利治理视域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政策目标定位研究——基于M市辅助性就业的地方实践,《中州学刊》,2020年第9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21年第1期全文转载;
33.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研究——基于合肥工业大学的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第一作者;
34.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执行效能研究——基于社会组织福利提供的视角,《中州学刊》,2021年第9期,独作,被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
35.韧性治理视域下农村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理论月刊》,2021年第7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6期观点摘编;
36.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救助政策的范式变迁、实践逻辑与未来指向,《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第一作者;
37.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与政策指向,《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8期,独作,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观点摘编;
38.迈向共同富裕:高等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三位一体”路径探索,2022年4月被教育部作为咨政报告采纳;
39.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第三次分配:现实挑战、理解维度与实践要领,《中州学刊》2023年第7期,第一作者;
40.老年友好型社区政策的核心驱动逻辑及政策启示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政策文本分析,《兰州学刊》,2023年第10期,独作;
41.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组织参与思政政治工作:优势、特点与路径,《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第一作者;
42.数字反哺视域下农村老年群体数字融入及治理策略,《兰州学刊》,2024年第9期,独作。
主要教学科研获奖:
1.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研究,2019年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本人排名第6;
2.中国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构建——以适度普惠社会福利制度为例,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教育部,本人排名第5;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与实践,安徽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第6。